


手术灯亮起,病人身上插满管子、靠呼吸机来呼吸,家属在外面心急如焚。提到手术,很多人脑海中是这样的画面...
不过这样的场景将被逐渐取代,长春肿瘤医院胸外科和麻醉科团队合作开展“无管化”手术,不用气管插管、不留置胸腔引流管、不插导尿管,在手术中患者全程保留自主呼吸,患者在术后没有明显痛感,可走出手术室,快速康复出院,这样的超微创肺肿瘤手术让病友直呼难以想象!
继往开来,打造外科手术最优解
56岁的孙阿姨,1个月前住进了长春肿瘤医院胸外科。胸部CT检查发现肺部占位,比较过去的CT检查发现,肿物比1年前有所增大。完善术前检查后,胸外科主任庞其升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并与麻醉科主任李旭东共同讨论,最后拟定了“无管化”手术方案。手术结束不到10分钟,她已经苏醒,当天下午就能正常饮食、下地行走,如果按照传统的手术方法,术后两天她身上可能还插着胸管和尿管来引流。
术后查房时,孙阿姨表示“感觉就像没做过手术一样,喉咙和伤口都没有明显的不舒服和疼痛感,这也太好啦!”
胸外科手术如何做到“无管化”?
“减少这些插管的重要前提是手术团队具有深厚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经验,比如说,因为操作越来越熟练和精细,术中出血量极小,术后基本不会渗血,所以就不需要留置胸管引流,同时由于手术时间不断缩短,术中患者不需要排尿,尿管亦可免除。”庞其升主任说。
据统计,胸外科团队目前已成功完成了五十余例无管化手术,可广泛运用于肺结节、纵隔肿瘤、肺段及肺叶切除等手术,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加快恢复进程。
“非插管麻醉”打通最后障碍
要真正实现“无管手术”,还需要麻醉医生去掉最后一根管。传统胸外科手术中,患者必须停止自主呼吸,因此麻醉医生要在气管内插管,连接呼吸机帮助患者通气,期间需要注射肌松药,使全身肌肉处于松弛状态。
这种麻醉方法存在诸多弊端,长春肿瘤医院麻醉科主任李旭东指出,一是插管可能对声带和气道造成损伤,有些人在术后会感到喉咙疼痛、咳嗽,也可能增加气管和肺部的分泌物;二是肌松药会影响呼吸肌的功能,其中对重症肌无力的病人影响尤其大,可能导致术后呼吸困难;此外,术中用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正压单肺通气,有弥漫性性肺组织病变的人术后可能肺功能变差。
如果想避免这些弊端,麻醉医生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病人在术中自己呼吸。
麻醉团队采用了手术侧的区域神经阻滞,只需在口咽部放置喉罩,不插气管导管,依靠患者自主呼吸,这样一来,病人在手术全程中都能自主呼吸,不再需要气管插管和注射肌松药。
“这对麻醉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期间必须全神贯注,将麻醉控制得更加精细,令病人的自主呼吸恰到好处,不能过快或过慢,并注意辅助镇痛,减少病人不适,以及利用迷走神经阻滞技术减少呛咳反射。”李旭东主任解释。
而对病人来说,非插管麻醉好处多多,除了能避免插管的创伤,患者还能在麻醉后迅速苏醒,术后恢复快,进食时间提前,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减少,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总住院医疗费用也相应下降。使患者成为真正最大获益者。